直击引领区丨聚焦船海智能化赛道,浦东这家GOI全面赋能科创企业

招聘信息 2025-04-12 10:13:23 134

上海“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发展海洋经济,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属于传统工业范畴的船海产业领域也迎来了智能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无人驾驶船舶、水面救援机器人、智能充气救生舟、水下搜救机器人等产品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坐落在上海张江科学城的AI+海洋科创中心正是一家聚焦智能船舶、智能装备制造、智慧海洋、深远海开发等垂直领域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值得注意的是,AI+海洋科创中心通过建设孵化器、科创基金、行业论坛、实验室、试验场这“五个一工程”,为科创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资金、技术、市场方面的赋能。其载体设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下属的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船院)内,充分借助央企、地方政府、民企等多方资源优势,为船海智能化赛道的科创企业赋能。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综合技术部主任、AI+海洋科创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建彬说:“从研发设计领域到孵化领域工作,首先需要转变过往的思维模式。孵化工作需要接触不同渠道的人,需要换位思考如何在孵化创新的平台更好地整合资源,让各方都能有获得感。跟上思维,多交流学习,在全新的领域与创业企业共同成长。”

强强联手聚焦垂直领域

去年12月16日,AI+海洋科创中心正式挂牌启动。AI+海洋科创中心是在上船院和张江集团战略合作框架下,由中船集团下属上海斯达瑞船舶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与张江科投、聚术海洋共同合资成立的上海张江聚海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运营的。

上船院在船舶设计业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对行业在智能化领域的应用前景有深入研究,既能挖掘判别优质的科创项目,又能为其对接适合应用的领域和产业资源。

张江集团深耕人工智能产业多年,既能联手科学城范围内的产业方吸引船海科创企业入孵,又能吸引区域优势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科创企业找到技术在船海领域的全新应用场景,并吸引产业资本方加入,共同设立海洋科创领域的基金。

聚术海洋由一批拥有专业背景的人士组成,通过对接国内外智能船海产业资源,参与合作运营AI+海洋科创中心,维系行业和高校联盟,组织行业专业沙龙路演,充分服务创业企业,营造行业生态氛围。

这三方是如何走到一起合作的?李建彬表示,这源于产业转型和科技发展的相互促进。

“契合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思路,我们共同发起成立了AI+海洋科创中心。”

船舶制造、海洋产业的转型主要依托大型央国企,从2014年开始,上船院就推动了智能化船舶的创新研究及示范应用。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速,结合所在张江科学城的优势,由大企业牵头成立开放创新模式的孵化器,无疑是更有效促进大小融通,实现产业更快速转型的方式。

“我们做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考虑到的是在‘国家队’之外,聚集更多擅长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等技术的创新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实现落地、孵化成长、获得融资,同时也为张江区域创造新的产业生态。”李建彬说。

上海张江聚海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AI+海洋科创中心副主任郑庆介绍,聚术海洋从2018、2019年开始就在张江地区推动海洋科创生态活动,慢慢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从涉海高校中走出的海洋科创项目和企业。“通过AI+海洋科创中心平台,科创企业得以接触更多层面的资源,获得更多发展助力。”

专业赋能探索孵化路径

对于企业入孵,AI+海洋科创中心制订了一套严格评审机制。在项目评审环节,上船院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利,严把项目关。“主要从企业和我们科创中心产业导向是否能产生共振,根据企业项目的构想判断是否符合行业发展方向。”李建彬介绍。

对于垂直领域的孵化,AI+海洋科创中心提出建设五个一工程:一个海洋科创孵化器,一个海洋科创基金,一个船海科创论坛,一个智能船舶重点实验室,一个AI水域场景试验场。这“五个一”充分聚焦了科创企业的共性成长发展需求:场地、资金、产业资源、实验场所。

在资金方面,AI+海洋科创中心除了为孵化企业充分对接外部政策支持、投资机构、银行等不同的渠道外,始终在推进落地总额为5亿元的海洋科创基金。目前,AI+海洋科创中心正在积极对接具有产业资源、产业背景的基金参与,共同挖掘早期项目。

在产业资源方面,首先,上船院根据智能船舶研发需求,通过浦东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需求,已被上海海事大学等相关团队“揭榜”成功。需求发布后,还吸引了张江地区的其他研究机构、企业联系上船院,沟通未来合作的可能。同时,上船院根据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等渠道和场景获取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AI+海洋科创中心的GOI平台寻找合适的创业企业伙伴,共同解决这些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AI+海洋科创中心更加注重通过专业领域的社群、论坛、展会,拓展朋友圈,既能为创业企业搭建更高层次的展示平台,也通过垂直领域的专业圈层,创造更开放的交流合作环境。

除了每月定期的沙龙论坛、项目路演外,AI+海洋科创中心还参与承办每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唯一的船舶论坛,以及年底举办的海洋科创生态论坛等专业论坛。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I+海洋科创中心通过“2022年度AI赋能海洋典型应用创新案例发布”的形式推荐企业在论坛现场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大会期间,从事无人驾驶船项目的智鲲科技在张江人工智能岛的智慧河,搭载了一条可载8人体验的无人驾驶船。这家企业在得到产品展示的同时,也通过这样的场景应用充分积累数据,提升相关技术。

在实验需求方面,上述提到的智慧河,正是AI+海洋科创中心为垂直领域的创业企业量身打造的上海首个人工智能水域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适合内河环境的技术和应用开展测试,如无人驾驶游船、清洁船、救生船等项目。

除了开放的内河测试环境,AI+海洋科创中心正在建设智能船舶创新实验室。这里搭载了一个结合仿真算法的测试环境,企业可以充分测试自己的算法、软件应用,通过虚实结合的实验场景,满足企业的共性测试需求。

前景广阔拓展合作资源

目前,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应用正慢慢在内河场景得到验证,未来进一步将扩大适用船舶的范畴和场景。同时,市场对创新的接受度有待开拓,其关键正是更多技术和产品得到充分的示范应用。

对此,李建彬表示,AI+海洋科创中心将拓展与长三角、沿海沿江地区的产业方交流、合作。同时,借助上船院与挪威船级社共同组建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未来船舶联合研究中心”,吸引更多国际创新资源和合作机会,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孵化赋能。

文字:孙璐

*转载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本文地址:https://zhpi.jsntrg.cn/61628183522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学机械专业,还有出路吗?

机械员证书有什么用

机械工程学院召开第一届“立德树人卓越贡献奖”暨2024年度奖教金表彰与颁奖大会

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机械工程师到底差在哪?还有未来吗?

在探讨机械员证的报考条件时

在探讨“机械员证含金量高吗?”这一议题时

机械质量工程师证怎么考

友情链接

    备案号:京ICP备0503203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