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韩女士
我没有见过韩女士,只知道她是沧州一家幼儿园孩子的家长。
这话有些突兀和宽泛。
这家幼儿园对面有处平房,被一家律师事务所租了下来,建了一个小小的“内部餐馆”,主要是为了解决律师们的午餐问题。
“我们经过了成本核算……”——我承认,当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跟我强调这句话时,我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们核算成本是为了推出一项公益行动:为周边的环卫工人提供爱心早餐,包括小米粥和茶鸡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对那些宏大的、让人仰望的字眼抱有警惕。这句“我们经过了成本核算,觉得在我们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想做点儿什么。”反而更让我心安。
于是,在装修、添置器具、雇请了厨师之后,这个“食堂”就开始运行了。
律师们用了最笨的办法——找到附近的环卫工人,跟人家说有这么一个免费早餐点。效果不是很好,有些人不相信。第一天试营业的时候,来了不到十个人。
但经过环卫工人们之间的相互转告后,来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最多的那天连粥都没了,厨师不得不赶紧做鸡蛋汤应急。
韩女士就是这时出现的。我了解到,当时她看到了这个早餐点外面的牌子,感觉很好奇,于是跟厨师聊了聊,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双方还加了微信。
就在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厨师刘师傅发现,有人扫码付了1000元。
原来,律师们平时吃午餐也是需要付费的,付费的方式就是扫码,7块钱一位,谁一不小心付了1000元呢?
刘师傅就在朋友圈里发微信:哪位朋友错付了1000元,请及时与我联系!
是的,您猜对了。这1000元钱,是韩女士付的。
她路过这个地方,听说了这件事情。于是,她扫了那个码,往里面给添了1000块钱。
律师所很在乎这件事。大家一商量,这钱不能要啊!心意留下,钱咱得给人家退回去。
于是便有了这段微信上的“来来往往”。韩女士这样说——
“我也天天从那儿走,环卫工人也为我服务过,这算我尽的一份心。”
“也感谢你们这个平台。”
“你就用这钱再买点其他的食品,蛋糕、奶什么的都行,我也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您看着安排吧!”
这件事就这样悄悄地发生在这座城市里,像一颗小小的石子投进大海,转眼就被巨量的信息和窗外的喧嚣湮没了,“唰”的一下,如一粒流星。
多年前,在沧州街头,也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突然下起的大雨将一位老人困在桥头,一位带着孩子经过的女子,将自己身上的雨衣脱下来披在老人身上,走了。我常常想起这一幕。在我偶尔游移的时候,这一幕让我重新相信人心。
但是,“重新相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想说:“你好,韩女士!”这个世界纷纷扰扰,人心如井深不可测,我多么希望,在这座城市里,在这个世界上,时间能停驻在你低头扫那个二维码的时刻,那样的时刻才是真正的“岁月静好”,让人看得见人世间的光亮,闻得到人世间的花香。
你好,韩女士!
一份祝福送给你和你的家人。这是一份来自陌生人的祝福。它陌生,但却足够诚心诚意。
——平安!
(李墨白/文2018年1月5日第18版)
本文地址:https://zhpi.jsntrg.cn/601524621424.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友情链接